問:我是90年的,現在在體制內工作,父母已經從單位退休。
我從小到大就在一線城市成長,可能因為父母管教我比較嚴格、在比較傳統的家庭成長起來,我性格有一些內向、文靜、靦腆。
他是88年的,父母在二線城市,也是單位退休。
他在我們這個一線城市買了房子,在這里工作。
他的工作能力比較強,學習能力也比較強,除了在公司里擔任市場主管的職位,自己還跟朋友合伙了幾家公司,收入比我要好一些。
他的性格比較活躍,思維跳躍,非常聰明,智商比較高,情商也很高,畢竟做市場營銷,也是很有名的企業。
我們是通過線上認識的,今年6月13號加的微信。
之后我們又聊了兩周,7月2日就見了面。
見第一次面之后的一個月,他都約我出去玩一些游戲。
大家熟悉一下彼此的一個基本情況以及性格和各方面的條件。
在8月4號、七夕的時候,他就表白了,回來之后我們就在一起了。
但7月份時,我看他雖然每個星期都約我出去玩,但一直都不推進關系,我就感覺他好像還在篩選,還有別的人。
后來才知道,他當時應該有一個女朋友,可能不太滿意,也是跟我一樣地在接觸對象,但他還沒有選定。
我們戀愛了一個月后,到了9月10日中秋節,他就瞞著我和他朋友出去玩了。
我問他為什麼瞞著我,他說因為中秋節放三天,周六、周日跟周一,他默認前兩天周六、周日是自己可以自由安排的時間,可以跟其他朋友出去玩,所以他就不怎麼看手機。
他也沒有問我中秋節三天做什麼,他說休息的時候網絡會關掉,所以收不到微信。
因為他做市場的,也不想網上有別人來打擾他。
我就感覺他欺騙了我,覺得他不坦誠,態度不好;感覺他自己做錯了事,還要說我不相信他,還洗腦我,當時就有點情緒上頭了。
因為我當時也很生氣,就要讓他給我買一個iPhone14來補償我,他也不愿意,給我發信息說我老是要求對象買東西、自己一副理所當然又不付出的樣子。
他說我這樣子,還是分開一下做回朋友,就想要跟我分手。
我當時也很氣、很上頭。
后來回他的信息軟了一點,說我可能在他身邊像個小孩子、感覺依賴就好了,也確實沒有多想他會這麼在意這件事情。
其實買個手機也不是什麼,我對他的關系是很認真的。
因為之前8月份我們確定關系后,我就一直說讓他帶我去見他的父母,他一直都往后推,說年底工作比較忙、等年底看看時間再安排。
我就回信息說:「我對你的關系是很認真的,但你一直都不帶我回家見你的父母。而且一到中秋節,假期就消失了,完全找不到你人,我也很沒有安全感。」
后來我才知道,他中秋節是跟他父母還有另外一個女生出去了。他可能想在結婚之前,同時接觸幾個再篩選。
我覺得可以理解,但他現在把我的微信刪了。
因為我說完之后就屏蔽了朋友圈不讓他看,第二天早上就發現他把我的微信刪了。
我現在就想加他,但他也不通過我的添加。
冷愛:你講了這麼多,訴求是什麼?
女主:我就想要添加他微信,讓他通過我。
冷愛:你的目的是什麼?
女主:我想跟他好好相處,展示我的價值,提升感情濃度,讓他放棄那個女生。
冷愛:我的意思是,你希望我怎麼幫助你?
女主:我需要一些實操的東西,因為我不知道該怎麼做,可能認知方面也有問題。
答:在跟女主交流的時候,我看到了她身上存在兩個「我」。
有一個「我」在敘述:男生應該認真對待她,應該給她買個像樣的禮物,iPhone14也不算什麼。
還有一個「我」在敘述:哪怕對方對自己這麼糟糕、哪怕對方騙了自己、哪怕對方現在有兩個女朋友,自己也在所不惜,也要跟對方在一起。
這兩個「我」顯然不是同一個「我」,一個是情緒性的,一個相對更理智。
女主在敘述時,時而切換A,時而切換B,是完全沒有辦法整合的。
接下來,我想告訴女主兩個真相:
第一,「去魅」。
女主現在屬于情緒上頭階段,她對這個男生是比較沉迷的,需要做的是「去魅」。
正是因為男生對她有一種魅力,她情緒性的自我已經被抓取,所以根本看不清楚男生是個什麼樣的人。
比如這個男生其實很荒謬,他說在家里也不怎麼看手機、會把網絡關掉,這說法就很雷,連撒謊都懶得好好編一個理由。
他現在就是還愛玩、還在挑。
在這一點上我不去評判他是對的還是錯、是好的還是壞的,我沒有資格去評判他。
這個男生可能表面看起來符合女主的需要,甚至女主可能連帶回家見父母、結婚、孩子的名字都已經想好了。
但女主現在的成長必經之路是:這個男生肯定不是她的良人,百分百不是。
女主現在情緒上頭,說要把男生找回來,可能是覺得自己做錯了一些事情,比如不應該讓對方給自己買手機。
但應不應該、挽不挽回,這件事其實不重要。
盡管女主今天認為很重要,但我可以跟女主打一根雪糕的賭,如果明年十一前夕女主再來跟我連麥,肯定會告訴我這事一點都不重要。
因為男生根本不愛她。
那麼,什麼情況下,是值得換回的呢?
最值得挽回的一種情況:誤會。
比如自己愛著一個男生,男生也很愛自己,因為一時的沖動吵架說要分手,但彼此都很倔強、很有自尊、說分就分,誰也不愿意下台階,是很值得挽回的。
因為在一起時有很真摯的感情,彼此有真正的連接。
但女主的問題,是大灰狼遇上小白兔的問題。
所以,女主還是需要自我提升,不是自我提升去挽回對方,而是增強自己的判斷力。
第二,用心。
女主的陳述里,其實有很多槽點,其中最大的一個毛病是:
學了很多套路,卻想得到別人的真心。
女主的表達讓我感受到她學了很多東西,但這些東西沒有一個是有幫助的。
就好比學了十八般武藝,但在【創愛之旅】上,需要的是一顆真心連接另外一顆真心。
有一身好武藝是沒有用的,因為大家到時候都是要赤誠相見的。
另外,如果女主愿意承認的話,其實她自己什麼都知道。
她在扮演一個傻白甜、一個受害者。
這樣的人,是最難進步的。
一個普通人如果沒有受過專業訓練,聽完這個故事一定會開始同情女主小白兔遇上大灰狼,說:「他傷害了你,他就是渣男。姐妹,你好可憐。」
但女主本質上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受害者。
女主的問題,本質上不是她跟他的問題。只是女主有沒有真正地了解自己。
如果女主是一個有判斷力的女孩、會及時止損的女孩,就不會和這個男生繼續交往。
所以,女主一定要走出這種受害者的劇情,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創造者,才有可能真正解決問題。
創造者的表達和受害者的表達,有什麼區別呢?
一個創造者首先會對自己負責任,對自己的人生重新做一個復盤。
舉個例子,一個創造者不會說「我今年已經談了三次戀愛了」,TA是不會用這種東西定義自己的,會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干什麼。
但女主明顯還不了解自己,需要有一個第三方的視角來看待自己,就好像有一個人在天空中看著自己一樣。
那麼,應該怎麼了解自己呢?
女主是一個特別善于用腦的人,她的陳述就類似于「我要轟轟烈烈愛一場,你說我都這個年紀了,我怎麼樣?我現在要完成KPI」。
女主只善于用腦,但身體里面還有一個情緒的自己從未被滿足的,只會一直在干擾她。
所以,如果女主想要了解自己,就要學會用心。
一個人體內除了用腦的部分,還有情感用心、行動、身體的部分。
女主乍一聽這些,理解起來可能有點困難,這需要一些背景知識。但沒關系,可以慢慢來。
既然有緣分來到我的場域,我覺得我有責任給女主傳播真正的本質。
女主通過今天的連接,至少知道自己的體內分裂了好幾個「小我」。
每個人的體內起碼都住著幾百個「小我」,只是還不了解,但我們最終要做到整合。
讓理智的「小我」、情緒的「小我」跟行動的「小我」整合,都聽指揮,而不是讓理智的「小我」統治情緒的「小我」。
理智的「小我」也統治不了情緒的「小我」,因為情緒的「小我」反應速度是理智的「小我」的上百倍。
人的情緒只要大概300~500毫秒就能激活,但理智被激活通常要1~3秒。
每個人情況不一樣,300毫秒到3秒鐘之間有10倍,甚至有的人是百倍的差距,怎麼可能用一個3秒鐘的反應速度去統治一個300毫秒就能反應的速度?
所以,理智系統,是不可能控制情感系統的。
最后,為了方便大家理解,我打一個比喻:
女主現在是一個乘客,坐在一輛馬車上。
那麼馬車的車身,就是她的身體。
此時此刻正在跟我打電話的肉體,其實就是她的肉身,我們的肉身是用來行動的,這是第一個自己。
第二個自己,是馬車的小馬。
比如她懵懵懂懂的,哪怕對我講的這些東西一頭霧水,但冥冥當中就有一種力量、有一種好奇,有一種迷惑的感覺使得她不斷地向我追問。
而且這種迷茫、這種好奇甚至有時候是痛苦的,但搞明白了就獲得了一點快樂。
喜、怒、哀、樂、恐、厭、驚等這些情緒,她都體驗過,這是第二個自己。
第三個自己,就是司機。
指揮小馬前進的通常是理智的,因為我們可以跟司機溝通,給他一個地圖,但我們不能給馬一個地圖,馬也不看地圖。
為什麼勸女主不要挽回、挽回也沒有用?
因為她總是試圖給小馬一個地圖,但小馬也不看地圖。
所以,女主要了解自己體內的多個「小我」,學會跟自己相處,并護理好自己的情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