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時候,即便我們懂得了很多道理,但依然解不開愛情這道題。
因為相愛的兩個人不同,相處模式和做出的選擇也會有些差異,所以我們并沒有辦法完全借鑒別人的戀愛方式。
不過,也有一些道理是可以供我們參考的。
盡早明白一些道理,就能盡早看透一些事情,進而對自己有所約束,避免被傷害。
01
別把愛情當作唯一
在感情生活中,「戀愛腦」時常被提及。
它指的是把「談戀愛」放在人生第一位的人,墜入愛河后就愛情至上,喪失是非判斷力、失去自我、情緒失控以及無底線的自我犧牲。
之前有個女生的故事,讓我印象深刻。
她和她的男朋友交往了五年,男生家里通過關系,在家鄉給他找了份各方面待遇都不錯的工作。
當時,因為這個男生對自己從事工作的待遇條件并不滿意,所以就決定回家鄉了。
于是,這個男生就想說服女生去他的家鄉。
這個女生糾結的原因在于,她面臨著兩個選擇:
其一是不想放棄自己的工作、放棄自己在原城市的社交生活;
其二是怕五年的感情因為異地而分道揚鑣。
在那個當下,做出任何一個選擇于她而言,都會對她的人生產生很大的影響。
長期有看我情感問答專欄的讀者們,應該都知道我曾經說過的「去男生家鄉的弊端」,其中一個弊端就是當女生受委屈的時候,會發現沒有什麼人可以交流,當所有的委屈都需要一個人去自己消化時,就會很憋屈。
所以,女生到另一個城市,不能僅僅只是為了男生,也應該要出于「為了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」,才去一個城市。
如果一直抱著為對方付出的心態,那難保自己不會在往后的日子里,遇到不順時,就會一直想著:自己都為了對方付出了這麼多,那麼自己必須獲得與付出等值的回報才甘心。
所以,要記住永遠不要為了一個人,而去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。
如果要去一個城市,最好是自己原本已經打算去那里發展,而不是為了投奔一個人。
否則,讓自己失望的可能性只會很大。
因為一個人把所有的希望都建立在一個人身上,當自己失去這個人的時候,會面臨全方位的崩潰。
世界上沒有一段關系,能夠成為自己全部的人生賭注。
就好比我曾經收到過一個女生的求助,她所在的城市是廣州,而男生的家鄉是在潮汕。
女生為了男生,放棄了在廣州的工作,跑到潮汕去找工作,這時候,其實就是相當于放棄了前途、用自己的前途去做賭注。
我是不建議女生去做出這樣一種犧牲的,如果一個女生去對方的城市(三四線)工作結婚,以后若想再去一線城市打拼,恐怕就很難實現這樣的想法了。
所以我覺得從實現自己人生夢想、人生愿景的角度來說,雙方留在一線城市工作、生活,我是比較支持的。
因為很明顯,雙方到一線城市共同發展的機會,肯定會比到三四線城市發展的機會多。
并且,任何一個人如果放棄前途去到對方的城市,難道能夠保證自己以后不會心懷怨氣嗎?
難道不會覺得「我為你付出了那麼多,為你犧牲了那麼多,你難道不應該對我好一點嗎?」
我相信,一定會的。
「付出感」是感情中最致命的殺手锏之一。
一旦「付出感」在一個女生心里深深地扎下根,尤其是隨著時間的流逝,女生在自己的前途上還一直得不到發展時,感情就會被「付出感」開出一道縫來。
哪怕是生活里,雙方產生一個小小的矛盾,都有可能會成為感情崩塌的導火索。
我們可以擁有愛情,但千萬不要在愛情里過多的「犧牲」。
愛情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,我們的人生本該更絢爛多彩。
02
不要盲目將就
雖然我們現在處在男女平等的時代,但差別待遇,確實還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女性的生活。
「你該結婚了!」、「你該生孩子了!」,類似這樣的言論,促使很多女性在擇偶時都漸漸選擇了將就。
但幾乎沒有人能在一段將就的關系里長久地維持,因為將就違背了本心。
曾經有個讀者跟我說過,她和丈夫結婚一年半,經常冷戰,漸漸少了很多溝通,屬于半分居狀態。
她丈夫也5次提出了失婚,都是在父母的勸和下不了了之。
后來,她以前喜歡的人出現了,她告訴對方自己現在已經失婚,雙方開始了戀愛。
除了接吻和牽手,什麼都沒有發生過。
有一次男生問她到底失婚沒有,她還是回答離了,之后再也沒有對方的消息了。
她很愛對方,當初倉促成家,是因為這個男生沒有明確態度,而她因為年齡,不想再繼續等下去,就找了一個看似合適的人結婚。
她跟男生說失婚了,是因為她覺得自己已經過了很長時間一個人的生活,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婚姻,只是有一張無法改變的婚書而已,雙方感情已經沒有了。
但眼看兩個人就要錯過,她無能為力。
上述故事,再一次驗證了我反復闡述的一個觀點:人應該是為了愛和合適的人結婚。
不然就會出現女主這種情況,結婚以后當喜歡的那個人又出現時,會很痛苦。
因為一個人已經進入了另一個生活里,要爬出就很難了。
任何時候,感情都不要將就,因為將就不會有好結果,總會有某個瞬間,會為自己當初的將就遺憾后悔。
為什麼倆人會分居一年半?
女主跟丈夫結婚,看似合適,可她根本不愛對方。
而她丈夫也感受到了不愛,發現了這樣的婚姻不是自己想要的。
但如果在婚姻之內去發展一段戀愛關系,這對丈夫是不公平的。
所以,女主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結束現在的生活。
不要自欺欺人,也不要說沒有實質性的婚姻,有婚書就是有婚書。
拿這些當借口、不處理眼下的婚姻問題,這是開脫和不負責任的表現。
另外,一定要搞清楚喜歡的這個人能不能給自己幸福。
不要辦了失婚,跟他一起也結不了婚,到時兩頭落不著,要花時間想清楚、了解自己要的是什麼,然后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起相應的責任。
什麼叫了解自己?
從【使命心理學】來講,在生存維度上,要知道自己的基本盤:想過什麼樣的生活、想跟什麼樣的人組隊、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、能提供什麼;
在生活維度上,要了解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:需要的是專一、承諾、還是引領,亦或是階層突破?
在生命維度上,要了解今生的使命是什麼,今生為何而來?
如果了解自己,就會發現需求有一個長期的戰略性匹配,從而做到為了愛和合適的人結婚。
03
享受獨處
人為什麼要談戀愛?
有的人是因為彼此喜歡,感受到彼此的真心實意;而有的人是因為孤獨寂寞,想要有人陪伴。
同樣是一位讀者的故事,她跟現在的男友談了快三個月,通過相親認識,是奔著結婚去的。
之后關系變淡,她很難過,感覺又要分手了。
在一起之后,她發現對方挺舍不得給女人花錢的,不會買禮物,出去也不會主動買單,知道她喜歡吃水果,也從不主動買給她。
雖然她沒想要花對方多少錢,但至少要讓她感覺到被愛。
她會買一些禮物給對方,當然也希望收到對方送的,可對方從沒有送過,只會說窮。
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,男生老是玩手機、打游戲,女主就跟男生說:「想你多陪陪我」,可是男生會說:「我現在不就是在陪你嗎?」
她想要的是對方全部的注意力、身心都在自己身上,可以玩、但是不要一直都玩。
她跟男友說了很多次,甚至在男友不愿意放下手機的時候,爬在對方身上粘著對方、或者生氣地搶過手機。
但她男友也只是無奈多陪自己一陣,可沒多久又老樣子了。
她有時候會勸自己說「男人也需要獨立的空間,不應該老是粘著他」,所以說了很多次,后面就慢慢不說了。
但她這個人依戀心理很重,喜歡整天膩歪,喜歡抱抱親親,感覺這樣才會有安全感。
她的男友包括前任,都說她快三十歲的人了,怎麼還像個小孩一樣粘著他們。
有一些女生會覺得「等我找到一個正確的人,所有的問題迎刃而解了」,但事實并非如此。
如果自己沒有辦法情緒穩定、希望別人來給自己穩定,或者自己本身是個焦慮的人,希望別人來滿足自己、讓自己不焦慮,這永遠不可能實現。
因為當一個人帶著這樣的期待進入一段關系的時候,對方會不堪重負。
在這樣的情況下,他是很難做到的。
老話說「嫁漢嫁漢,穿衣吃飯」,意思是說關系能滿足一部分功能,但當我們賦予一段關系萬能的功能性時,沒有人能夠滿足。
所以,女主要做的是學會跟自己獨處,學會一個人去面對這個世界。
獨處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,你可以學習正念、冥想,也可以讀書,或者跑步,瑜伽等。
當然,如果在一開始的時候做不到這些,那我還可以用一個很簡單的小方法——一分鐘呼吸。
調個計時器,設置一分鐘的時間觀察自己,數數自己的呼吸,觀察自己一共能呼吸多少次。
然后循序漸進,慢慢就可以延長到三分鐘,五分鐘,未來可以十分鐘,十五分鐘,甚至更長。
學會跟自己獨處,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功課。
當我們學會獨處的時候,就能把這種無所不在的需求感給戒斷了,不再把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都當成親人了;
當我們學會獨處的時候,意味著擁有了自給自足的能力,擁有了自己滋養自己內心的能力,那內心的空洞就會被自己慢慢填滿。
要知道,這個洞是你自己的學問,也是你自己的功課。
只有學會獨處的時候,才可以慢慢滋養自己,最終解決這個大問題。
雖然事情的道理更多是需要靠自己悟出來,別人說得再多也只是輕描淡寫、不痛不癢,但有意識和毫無防備之間還是有區別的。
有意識,可以讓我們及時防備、及時止損,而零防備,只會加重我們踩坑的次數。
好比知識未必能讓我們獲得財富,但可以讓我們配得上財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