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握中醫穴位知識,就等于找到了人體與生俱來自帶的「養生按鈕」。今天給大家推薦一些「養生穴」,按對了,強身健體!
百會穴:緩解頭痛、失眠
位置:百會穴屬督脈,在頭頂正中央,是人體的最高點。百會穴的定位是在頭部,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。便捷取穴法為折耳,兩耳尖向上連線的中點處。
功效:百會穴主治頭痛、眩暈、中風失語,癲狂病;失眠、健忘等。
方法:以點按為主,點按酸脹為度,一次持續10秒。
風池穴:明目醒腦
位置:位于后頸部,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。
功效:按揉此穴可明目醒腦,舒緩疲勞、緊張或焦慮。
方法:將雙手扣在頭后部,雙手拇指恰好點在風池穴處進行點揉,由左向右,揉的時間可長可短。如果揉一會兒覺得頭暈,就少揉一會兒。
肩井穴:緩解頸椎病
位置:肩井穴是足少陽膽經常用腧穴之一,位于肩上,大椎穴與肩峰連線的中點。一側手通過前胸順勢搭置在對側肩部,中指所對肩膀中間的位置為肩井穴。
功效:對于頸項強痛,肩背疼痛有很好的療效。
方法:用力按揉2-3分鐘直到有酸脹感,另一側同樣操作。按揉完之后,可用手掌緊貼頸部后方,稍用力來回摩擦頸部約50次直至發熱,換另一手同樣操作。
曲池穴:清熱祛火
位置:肘部,屈肘最高點凹陷處。
功效:上火發炎,咽喉也疼痛不舒服,按按曲池穴,可達到清熱祛火的目的。對于因熱、干導致的便秘,有很好的緩解作用。而且曲池穴降壓效果最好,若血壓居高不下,除藥物調理外,可以試試曲池穴。
內關穴:保護心臟
位置:伸開手臂,掌心向上,握拳并抬起手腕,可以看到手臂中間有兩條筋,內關穴就在離手腕距離兩個手指寬的兩條筋之間。
功效:除了保護心臟,內關穴還是個救急的穴位,在病人突發心臟病時,先讓病人平躺,在等待急救期間,配合按揉內關穴可起到緩解疼痛的效果。此外,按揉內關穴還能緩解頭疼、口干、嗓子疼、頸椎病、肩周炎、腰部疼痛等病癥。
方法: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,每次按揉3分鐘左右,直至局部感到酸麻。
關元穴:補充腎氣
位置:肚臍以下3寸(約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攏的寬度)處
功效:按揉關元穴可補充腎氣,延緩衰老。對男性來說,按揉關元穴可以緩解腎虛、腰酸、掉發等問題。對女性來說,按揉關元穴可以治療和緩解很多婦科病。
方法:按揉關元穴前,要先搓熱手掌,將掌心對準腹部的關元穴做搓揉的動作,由輕到重,直到感覺發熱。
膻中穴:寬胸順氣
位置:位于人體軀干的黃金分割點上,兩乳頭連線的中點。
功效:「膻中者,為氣之海」,膻中是氣會之穴,容納人一身氣機,于各類「氣」病,哮喘、胸悶、心悸、心煩、心絞痛等均有緩解,同時還有助于調理慢肝病及性支氣管炎,經常艾灸此穴,可助人體打開「氣閘」,讓全身之氣通行。
方法:分揉法和推法,揉用中指端按揉,約揉50~100次;推用雙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。
膈俞穴:補血養血
位置:背部,第7胸椎棘突下,旁開1.5寸。
功效:中醫認為,氣血充足是一個人健康的基礎,膈俞穴位于心俞、肝俞之間,為氣會之穴,它具有活血止血、補血養血的功效,主要調理各種血虛證、出血證和血瘀證。
陽陵泉穴:清肝利膽
位置: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(小腿外膝眼下三寸所在)。
功效:陽陵泉為筋之會穴,也是膽經的合穴,具有清肝利膽,舒筋活絡之功效。
足三里穴:滋陰養顏
位置:足三里位于膝眼外下四橫指。
功效:中醫有「肚腹三里留」的要訣,說的是,如果我們有肚腹部的疾病,如慢性胃腸炎、慢性腹瀉、胃寒等,都可以按揉足三里。
另外,足三里對高血壓、冠心病、肺心病、腦出血、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。白領和亞健康人群,每天按壓足三里10分鐘,能減輕工作壓力,緩解疲勞。
方法:用大拇指或者中指按壓,以酸痛感為準,每次5秒,反復5—10次。
代表者: 土屋千冬
郵便番号:114-0001
住所: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
資本金:2,000,000円
設立日:2023年03月0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