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之前的一期綜藝節目裡,蔡少芬帶著兩個女兒,姐姐湯圓妹妹包子一起參加。
在過程中,包子卻遭遇了很大的交友挫折,因為其他小朋友,都紛紛表達了對包子的拒絕。
包子沒有辦法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遊戲,邀請其他人做遊戲大家也不回應,
甚至有些小朋友還直接說,「我喜歡你姐姐,多過於你。」
6歲的包子很傷心跑去找媽媽,在媽媽懷裡訴苦: 「他們都不想跟我坐。」
「他們都想跟我姐姐玩。」
「他們一整天都這樣子不理我。」
這一幕很似曾相識,因為每個經歷過被朋友拒絕的孩子,都會感到同樣的孤單和傷心。
那我們可以如何幫助孩子呢? 蔡少芬在節目裡回答了一段話,被讚爆了:
「我覺得你的感受是真實的,我也接納你的感受。
我教你一樣東西,就是你笑容多一點,你主動一點,你做回自己,他們肯定會被你吸引的。
如果你還計較,你永遠都是一個不快樂的人。」
這便是蔡少芬的育兒哲學,在社交方面鼓勵孩子「做好自己」,而這也同樣是我認可的育兒觀。
因為作為父母,我們沒有辦法代替孩子去交朋友,但是我們可以幫助孩子理解,
無論在哪一個年齡段都可以幫到孩子構築友情地基的關鍵因素。
這樣的一段話不僅是安慰了孩子,還給予孩子正確的社交觀念啊!!
01「笑容多一點」,記得分享快樂
02「主動一點」,嘗試表達開放
打招呼 學會讚美 善意舉動03「你做回你自己」,堅守自己價值
節目最後,蔡少芬的女兒包子也是在屢挫屢敗、契而不舍中結交到了自己的第一個朋友。
我們很難去定義孩子的交友模式,或者讓孩子的交友方式按照我們期待中的模樣來,
因為 父母始終是沒有辦法代替孩子去交朋友,哪怕是交友中犯過的錯,這也是孩子人生需要積累起來的經驗。